sam 超人七號

註冊時間: 2004-08-05 文章: 222
|
發表於: 星期四 一月 06, 2005 1:17 pm 文章主題: 下一個工作要更好(年關將近,參考一下) |
|
|
為什麼要換工作?因為人生規劃?因為工作生涯規劃?有些人,想轉換工作卻不敢動;有些人,該轉換工作卻不會動!不確定的年代、不確定的環境,讓人緊抓著不確定的前途。2005,景氣來了、勞退新制來了、新興行業來了!新工作態度時代也來了,掌握自己的職涯規劃,拿回工作的掌控權!現在開始!
下一個工作要更好∕時機篇
你被工作困住嗎?
對大多數上班族而言,為何幸運轉換工作的例子不多見?
因為,這是個不確定的年代、不確定的環境。
1993年,納貝斯可(Nabisco)餅乾公司的總經理葛斯納(Louis V. Gerstner Jr.),一個對科技完全陌生的門外漢,從食品業轉到科技業,而且一跳就跳進了電腦業的龍頭──藍色巨人IBM。葛斯納的工作,就是要臨危授命、從頭開始,挽救這個當時負債160億、逐漸下沉的鐵達尼。
葛斯納進入IBM之前,待過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、美國運通,也賣過煙草和餅乾,但對電腦卻是一竅不通。公司在危急時找了個完全不同背景的人,就是希望借助他在其他領域的長才,解決連專業經理人都無法解決的問題。
工作壽命>企業存活率
像葛斯納這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換工作,甚至跳到截然不同領域的例子並不少見。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,從刑警轉戰商場;大潤發總經理魏正元,從副教授到大賣場,由賣魚累積管理實務經驗;知名節目主持人于美人,也從國文老師踏入傳播領域。
這些成功轉換職涯的案例反映了:工作轉換的可能性、可行性與自主性。
然而,對大多數上班族而言,為何幸運轉換工作的例子不多見?
因為,這是個不確定的年代、不確定的環境。
公司的倒閉、工作的消失,加上退休金的不穩定,現在的上班族活在一個不確定的年代。以一般人24歲自大學畢業,工作到55歲退休,其中約有20~30年的工作壽命;但根據經濟部和勞委會的統計,中小企業平均只能存活13.5年,也就是說,台灣的上班族即使想被終身雇用,都不太可能。而以美國為例,根據美國《Business 2.0》雜誌的報導,美國有80%新創的中小型公司正面臨經營不善、倒閉的危機,很多人被迫必須離開原有的職務。
終生雇用制已成歷史
在這個工作不穩定的大環境下,隨時為「轉換工作跑道」作好準備,是你不得不如此的決定。不過,有人職涯越跳越高,有人卻原地踏步,甚至瀕臨失業危機,差別在哪裡?上班族面對不確定的年代,更應該確定自己的位置。
全球化下企業激烈的競爭,是工作不確定性大增的主因。為了降低成本,外包(outsourcing)、工廠外移、電腦設備的應用,甚至全球白領階級的競爭,都衝擊到了一般員工的工作權。
而企業經營不善或惡性倒閉,也是工作環境不穩定的原因之一。前年無預警停工的上櫃公司十美電子,使得700多位員工失去工作;耀文電子的掏空案,波及千名員工;高峰量販店的倒閉,衝擊了300多位員工的生計。更別提博達、皇統等負責人經營不善的公司,影響到多少職員的權益。
「這是個鐵飯碗不再的時代!」104人力銀行品牌總監邱文仁說,終身雇用制已經成為歷史,而30歲世代,所立之地是一個非常不穩定、而且隨時要面對被淘汰的工作環境。
環境不仁,上班族自求多福
除了外在環境的轉變外,工作者的效能也被嚴格地評估,如果不能不斷地進步,就只能等著被淘汰。這波工作競爭下,首當其衝的就是技術門檻低的職位,諸如秘書、銀行櫃檯人員,都有可能被機器設備(如老闆隨身帶的PDA、ATM自動櫃員機)、軟體程式,或是更年輕、優秀的新進人員所取代。邱文仁舉104公司為例,全公司上下沒有一個秘書,連老闆楊基寬也使用PDA來替代秘書的工作。
技術門檻低的職位容易被取代,換個角度來看,這也等於宣告了未來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職能。例如104人力銀行裡,有53%的工作要求要有基本的英文能力。換句話說,不會英文的人,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工作機會,更別提要求最多的基本電腦能力。電腦和外語,已是上班族轉換工作時不可不備的技能。除了更多職能外,屬於人際能力的要求也提高。像是身段上彈性不夠的人,也有被淘汰的危機。在強烈競爭下,企業常要面臨購併、部門裁減或整合的情況,如大陸聯想(lenovo)集團併購IBM電腦事業部,就引起IBM內部員工不滿。這時身段不夠柔軟的人,很可能得另謀他職。
工作魔咒,正在解除!
大環境不穩定,除了擔心自己飯碗捧不住,你還能怎麼辦?
答案是,現在開始主動掌握自己的工作壽命,現在開始拿回工作的掌控權!
為什麼是現在?為什麼當環境不穩定時,反而是脫離的好時機?反而是拿回主控權的好機會?因為景氣好轉、勞退新制的實施,再加上新興的工作機會,都在鬆綁你工作的自主性,鬆綁你的工作掌控權。
1. 景氣回春
首先,就景氣而言,許多指標都顯示出景氣回春的跡象,而產業的繁榮,也將提供求職者更多的工作機會。
以經濟火車頭─美國─為例,2004年整體企業獲利(corporate profits)比前年同期成長20%,加上民間消費支出(consumer spending)和企業投資(corporate spending)的雙雙上升,喚醒了景氣,也帶動人力市場釋出更多的工作機會。而根據PricewaterhouseCoopers對全美國364家大公司CEO的調查,超過3/4的公司表示明年有增加員工的計劃。
有趣的是,美國的企業成長力(productivity growth)卻從9%降到2%,這數據背後的意義在於:企業主已無法從現有的員工身上榨出更多的生產力;注入新血、增加新員工才是提高生產力之道,而有專業技術、學歷和熱忱的人,正是企業積極求取的人才。
《創意新貴:啟動新新經濟的菁英勢力》(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:And HowIt’s Transforming Work, Leisure,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)一書的作者理查‧佛羅里達(Richard Florida)甚至大膽預測,未來幾年,有才能者的薪資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。許多經濟學家也預期從2005年開始,將有一波新的工作需求和重整,且會持續好幾年。
回觀台灣,根據104人力銀行的統計,台灣2004年12月的工作機會比前年同期多了12萬筆,成長了2.5倍之多(見表1、表2)。除此之外,更有八成以上的企業看好2005年的景氣,六成企業有徵才打算。
2. 勞退新制的實施
景氣回升,是工作機會大增的主因;而勞退新制的實施,年資可以帶著走,降低因為換工作讓退休金歸零的擔憂,更增加了工作者轉職的自由度。
勞退新制為什麼可以幫助你脫離不穩定的工作環境呢?主因在於「可攜式個人帳戶」的規劃。
舊制規定勞工必須年滿55歲、在同一家企業任職15年以上,或在同一家企業連續工作25年以上才能領到退休金。依此規定台灣只有1%的人領得到退休金。新制實施後,工作年資不受轉換工作的影響,可以累積計算。勞工年滿60歲,就可以請領月退金(參加個人帳戶制滿15年)或一次領完(參加個人帳戶制未滿15年)。
另外,新制也提供了「年金保險制」,即超過200人以上、適用勞基法的事業單位,經工會或1/2以上勞工同意,勞工可自願提繳工資的6%作為個人退休帳戶或年金保險費,年滿60歲後即可請領。
有了這樣的保障,工作者不需要為了領退休金,而待在不滿意的環境,同時也擁有了更多的工作自主權。
3. 新興工作機會
另外,因產業崛起而新增的工作機會,也是求職者就業的新舞台。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教授陳以亨表示,新興產業的特性有二高、二大、二低。所謂的二高是指技術密集度高、附加價值高;二大指關聯效果大(例:做電阻就必需做變壓器)、市場潛力大(例:手機);二低指能源係數低、污染程度低(見表3)。
而協助台灣經濟起飛的傳統產業,諸如食品、煙草、紡織、成衣、服飾、皮革、毛皮製造、木材製造、傢俱及非金屬製造等,亦可改善產業體質,運用人力、資金、高科技及創新開發,轉為明星產業。
求職者可在這些新興的產業、轉型的傳統產業找到更多的工作機會。不過,「業務人才」和「技術人才」,仍是今年招募的主流。從人力需求對應到產業成長,工作機會成長最多的產業分別是「金融證券產險相關業」「電子相關製造業」「百貨零售相關業」「半導體相關業」及「光電通信器材相關業」。這些產業裡的業務和技術人才,是未來就業市場急需的對象。
所以,當一切條件都逐漸解放,讓你更無後顧之憂時,何不趁機搭上夢想熱氣球,掌控自己的船舵,脫離不穩定呢?而掌控自己工作主導權的第一步,就是問自己:「這是我夢想中的工作嗎?」
訂做你的金飯碗!
你問過自己:「我為什麼要換工作?」嗎?在你的答案中,有多少個理由會是「因為我的人生規劃?」「因為我的工作生涯規劃」呢?
據調查,80%的美國人對目前的工作不滿;台灣也不遑多讓,根據中時人力銀行的調查,將近八成的上班族有換工作的意願。當你覺得自己應該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時──不管是更多的薪水、更高的職位、更具前景的工作,就是該問問自己:「我要的是什麼?」
工作可換,夢想Why not?
史丹福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約翰‧可倫波茲(John Krumblotz)對30歲以上的人研究發現,只有2%的人從事他們年輕時夢想的工作。
為什麼只有少數人可以實現他們的夢想?答案就是夢想太不切實際了。當夢想中的工作窒礙難行、難以實踐,很簡單的一個解法就是:「換個夢想!」可倫波茲建議只要想想自己最喜歡做什麼,接下來思考該怎樣把夢想化為實際,就差不多可以付諸實行了。
例如,熱中線上遊戲的人,現在可以嘗試新興的行業──「電玩解說員」或是「遊戲企劃」。2003年3月台灣微軟招募的電玩解說員,就是一種類似電玩講師的職業,工作內容是在展覽會場上,向大家解說或是推廣新的遊戲。電玩解說員必備的首要條件就是對遊戲的熱愛。這份可以結合興趣與工作的職業,時薪高達新台幣1500~2000元。
競爭力炒熱冷門
另一個以電玩為職業的「遊戲橘子」(Gamania)軟體公司,在104的徵才網頁上寫著:「……說到玩,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玩……每天照三餐玩,中間還有點心時間、下午茶時間、宵夜時間,玩1小時要休息10分鐘,不過休息的時候還是要玩……還有可以用T1專線n條,上到永垂不朽的網路,還有金幣你留著,夏威夷也帶你去的員工旅遊……。」
你以為興趣不能當飯吃嗎?遊戲橘子目前員工500多人,資本額15億8000萬,是台灣最大的韓國遊戲代理商,遊戲橘子證明了夢想也能玩出好頭路。
一個測驗你是不是找到夢想工作的好方法,就是思考自己跟這個領域的人是否相處良好?喜不喜歡工作的夥伴?
找到想走的路後,你更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。
邱文仁認為,「雖然沒有鐵飯碗,但是有金飯碗!」只要持續努力,再冷門的行業都可以是熱門行業,但前提是:你是否找到自己真正喜愛且適合的工作?許多行業即使剛進入時薪水不如預期,不過累積一段時間和經驗後,薪水可是三級跳,你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把冷門的工作變成金飯碗!
你為什麼要換工作?
你問過自己:「我為什麼要換工作?」嗎?在你的答案中,有多少個理由會是「因為我的人生規劃」「因為我的工作生涯規劃」呢?在過去的時代,我們可以一個工作換過一個,但現在,我們必須更有意識地去行動。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厭倦了不確定性、不想恐懼,那麼更應該有意識地去規劃自己長達30年的工作壽命!
本期《30》雜誌整理出4種職業生涯,分為:從一而終、換公司不換專業、換公司也換專業、自行創業。這些工作生涯都是過程與結果,我們很難在年輕時就預測自己會走上哪條路,但是卻可以從這些職涯分析中,選擇一種態度來看待自己未來的工作規劃策略。
有了未來策略,也需要轉換職涯的具體工具,《30》雜誌提供了諸如該怎麼寫第二份履歷、如何被獵人頭公司相中等祕訣。掌握以上這些方法,將幫助你在不確定的年代、主動掌控自己的工作壽命! |
|